About me

關於我

關於陳維斌

若說台語文化是一個「被遺忘的文明」,藉由創作目的是教大家說台語,把曾經存在過的詞語找回來,經由歌詞、旋律、傳唱,將台語白話文文學化,再透過音樂會的展演,期待「斷層的台語歌」能夠讓台語歌產生斷層性的多元變化,衍生出傳承台灣的聲音及富含台灣風情味的細膩歌曲。

希望透過陳維斌作詞作曲的作品,挽回「被遺忘的文明」,那就是「消失中的文學台語」,成為形成台灣新文化的一顆種子。

故事一:斜槓人生

住在日本的三十幾年間,後半除了醫療工作以外,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台語歌曲的創作之中。雖然完全不知道這些作品能不能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顆種子,我就是放任自己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因為語文、音樂從小就是我的最愛,用台語創作新感覺的歌曲也成為我對自己最大的挑戰。

故事二:家鄉故鄉

在異鄉成家立業,東京便成為我的家鄉,而台灣,就是朝思暮想的故鄉。我寫的第一首歌「黑白的彩虹」用這一段話做結尾:「故鄉家鄉,哪一邊是我未來的方向」。這一段故事,情緒自然流轉,為鄉愁寫曲,為母語寫詞,思鄉幾乎佔據了所有的主題。

故事三:巡迴演出

2012年,我選擇了故鄉做為我未來的方向。回國經過三年蜇伏以後,才找到機會展開「(醫心盜樂」)巡迴演出,開始撒下種子。我搭乘文學之舟,划入音樂之海,這才發現這一片海是如此的浩瀚,我他不知道自己能夠制御這條船征服大海,還是有一天會被這片大海淹沒。一天一天過去,我從天,從地,從月亮,從雲彩,從海島,從土壤,盜取他終於收集了一些詩詞和音符的碎片,然後再把這些碎片重新組合起來變成的音樂。這些音樂就是我培育多年的種子。

故事四:台語的家

2018年我把一整年的音樂工作集中在「大地之歌」這一個合唱系列。十八首歌為全台灣十八個城市寫歌,這是基於一直纏繞在心中的「語言的家」這個概念。使用共同語言的人會有共同的「語言的家」。台語,在台灣就是最多人共同的「語言的家」。只是這個家年久失修有點破舊,需要有人來修復。「大地之歌」十八首城市的歌,就是在全台灣十八個城市修復台語的房子。同時這個系列全部使用「合唱」的表現方法,是因為修復台語的老房子是個大工程,需要很多人共同來參與修復老房子這個工程。

陳維斌大事記